我市第七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馮向東順利完成捐獻歸來
12月23日中午,我市第七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馮向東成功采集,提前為素不相識的一位白血病兒童送了一份珍貴的“圣誕禮物”。我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及眾多紅十字志愿者送迎馮向東和其家屬,安排往返,離家整7天,完成使命的他以最快速度返程:“想自己的孩子了”。當初,身為人父的馮向東正是設身處地考慮到患病孩子父母的心情,捐獻的決心才越發堅定。這個決定也得到了他家人和工作單位的支持。
寒冬送站 形象大使傳遞鼓勵
12月17日上午,盤錦火車站站前廣場早早聚集了一批紅十字志愿者,其中有麗梅大姐愛心團隊的成員,和今年夏天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李雪。作為盤錦紅十字會造血干細胞捐獻的形象大使,李雪同眾多紅十字志愿者在寒風中等候的,是另一位將赴沈陽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盤錦人--馮向東。
記者在馮向東到達后簡單了解到,四年前他進行采樣成為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期間手機號碼沒有更換過,今年9月收到紅十字會的通知:有人與他配型相符。1977年出生的馮向東順利地通過了體檢、高分辨等一系列檢查,捐獻的決心沒有動搖過:“我沒有顧慮和猶豫,覺得很榮幸,或者說是另一種幸運,畢竟中華骨髓庫的配型幾率甚至低于十萬分之一。從采樣成為捐獻者的那天起,就期待能幫助到人,四年了,終于等到這一天。”
在送站儀式上,李雪為馮向東獻上綬帶和花束。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介紹下,馮向東才知道李雪也是捐獻者。李雪表示對自己當時出發的情景還記憶猶新,沒想到僅僅過了不到半年,盤錦又出現了配型成功同意捐獻的人士,希望這樣的送站機會越來越多。據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介紹,自2001年開展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至今,我市造血干細胞入庫志愿者達6192人,實現捐獻7例,唯有今年接連出現兩位捐獻成功的志愿者。
臨時加采集量 欣然接受推遲返程
隨同馮向東一起赴沈的是馮向東的妻子張艷玲。她告訴記者,馮向東的父母最開始聽說捐獻的事,老人因為不了解曾反對過。后來夫妻倆又查資料又解釋,兩位老人知道是救人的好事,表示不攔著,早去早回:“獻完早點兒回來,也讓我們放心。”而作為遼河油田興隆臺采油廠作業五區采油站的站長,馮向東向單位打報告請假時,單位領導了解請假原因后回復:支持,啥時休息好啥時回來上班。
住院那幾天,最讓馮向東牽掛的是7歲半的女兒,從出生起,夫妻倆從沒讓孩子離開自己身邊超過一天。現在,為了另一個孩子的康復,馮向東暫別愛女足足一周。據張艷玲說,女兒的電話每天都要接好幾個,孩子還安慰自己說:“爸爸去做好事了,做完好事再回來陪我。”
捐獻途中還出現了一個小插曲,原本計劃采集僅需一天,不過注射動員劑后,被捐獻者院方傳來消息,表示被捐獻者年紀雖小,但身高體重接近成人,第一次采集的175ml恐怕不夠,希望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同馮向東溝通,能否增加一次采集,同樣本著捐獻者自愿的原則。馮向東得知這一消息后,非常配合地增加了采集次數,又采集了155ml。這一來,馮向東回家的時間又向后推了一天。23日采集結束后,夫妻倆立刻踏上開往盤錦的客車。
留言傳遞正能量 鼓勵被捐獻者
馮向東返程了,隨身的行李中多了幾樣東西:一張由中華骨髓庫頒發的榮譽證書,他已經成為中國第4662位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一籃由捐獻者院方醫生親手挑選的水果,醫生表示這是完成患者家長的托付。一份帶給女兒的洋娃娃,作為連日來沒有陪伴女兒的一點補償。
同時,馮向東也留下了幾樣東西:一張送給被捐獻者的卡片。一行書寫在中華骨髓庫遼寧分庫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者留言簿上的文字。同連日來在院照顧他的紅十字志愿者們的合影照片。
估摸著被捐獻者的年齡,又加上節日臨近,夫妻倆為被捐獻者挑選了一張圣誕賀卡,并由張艷玲執筆,馮向東口述,在卡片上寫滿祝福:“致被捐獻者:雖然不知道你是誰,但這一刻后,緣分使你此刻身體里流淌著我的血液。緣分讓我們的生活出現了交點。這個世界,它雖然充滿了各種意外,但也充滿了各種驚喜!不是嗎?!祝你早日康復!不要辜負大家對你的希望!用微笑面對你未來的人生!”落款馮向東沒有署名,只寫上了“捐獻者”三個字。而在志愿者留言簿上,馮向東留下十個字:傳遞正能量,加入大家庭。
我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表示,馮向東是我市第7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也是我市6000余名志愿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者的實踐者。在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馮向東主動伸出援手,履行了自己當初捐髓救人的承諾,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紅十字“人道、博愛、奉獻”的精神。盤錦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表示,今后我市紅會工作重點提高有效庫容率和移植率,希望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到捐獻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隊伍中來,拯救更多的血液病患者。
寒冬送站 形象大使傳遞鼓勵
12月17日上午,盤錦火車站站前廣場早早聚集了一批紅十字志愿者,其中有麗梅大姐愛心團隊的成員,和今年夏天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李雪。作為盤錦紅十字會造血干細胞捐獻的形象大使,李雪同眾多紅十字志愿者在寒風中等候的,是另一位將赴沈陽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盤錦人--馮向東。
記者在馮向東到達后簡單了解到,四年前他進行采樣成為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期間手機號碼沒有更換過,今年9月收到紅十字會的通知:有人與他配型相符。1977年出生的馮向東順利地通過了體檢、高分辨等一系列檢查,捐獻的決心沒有動搖過:“我沒有顧慮和猶豫,覺得很榮幸,或者說是另一種幸運,畢竟中華骨髓庫的配型幾率甚至低于十萬分之一。從采樣成為捐獻者的那天起,就期待能幫助到人,四年了,終于等到這一天。”
在送站儀式上,李雪為馮向東獻上綬帶和花束。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介紹下,馮向東才知道李雪也是捐獻者。李雪表示對自己當時出發的情景還記憶猶新,沒想到僅僅過了不到半年,盤錦又出現了配型成功同意捐獻的人士,希望這樣的送站機會越來越多。據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介紹,自2001年開展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至今,我市造血干細胞入庫志愿者達6192人,實現捐獻7例,唯有今年接連出現兩位捐獻成功的志愿者。
臨時加采集量 欣然接受推遲返程
隨同馮向東一起赴沈的是馮向東的妻子張艷玲。她告訴記者,馮向東的父母最開始聽說捐獻的事,老人因為不了解曾反對過。后來夫妻倆又查資料又解釋,兩位老人知道是救人的好事,表示不攔著,早去早回:“獻完早點兒回來,也讓我們放心。”而作為遼河油田興隆臺采油廠作業五區采油站的站長,馮向東向單位打報告請假時,單位領導了解請假原因后回復:支持,啥時休息好啥時回來上班。
住院那幾天,最讓馮向東牽掛的是7歲半的女兒,從出生起,夫妻倆從沒讓孩子離開自己身邊超過一天。現在,為了另一個孩子的康復,馮向東暫別愛女足足一周。據張艷玲說,女兒的電話每天都要接好幾個,孩子還安慰自己說:“爸爸去做好事了,做完好事再回來陪我。”
捐獻途中還出現了一個小插曲,原本計劃采集僅需一天,不過注射動員劑后,被捐獻者院方傳來消息,表示被捐獻者年紀雖小,但身高體重接近成人,第一次采集的175ml恐怕不夠,希望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同馮向東溝通,能否增加一次采集,同樣本著捐獻者自愿的原則。馮向東得知這一消息后,非常配合地增加了采集次數,又采集了155ml。這一來,馮向東回家的時間又向后推了一天。23日采集結束后,夫妻倆立刻踏上開往盤錦的客車。
留言傳遞正能量 鼓勵被捐獻者
馮向東返程了,隨身的行李中多了幾樣東西:一張由中華骨髓庫頒發的榮譽證書,他已經成為中國第4662位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一籃由捐獻者院方醫生親手挑選的水果,醫生表示這是完成患者家長的托付。一份帶給女兒的洋娃娃,作為連日來沒有陪伴女兒的一點補償。
同時,馮向東也留下了幾樣東西:一張送給被捐獻者的卡片。一行書寫在中華骨髓庫遼寧分庫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者留言簿上的文字。同連日來在院照顧他的紅十字志愿者們的合影照片。
估摸著被捐獻者的年齡,又加上節日臨近,夫妻倆為被捐獻者挑選了一張圣誕賀卡,并由張艷玲執筆,馮向東口述,在卡片上寫滿祝福:“致被捐獻者:雖然不知道你是誰,但這一刻后,緣分使你此刻身體里流淌著我的血液。緣分讓我們的生活出現了交點。這個世界,它雖然充滿了各種意外,但也充滿了各種驚喜!不是嗎?!祝你早日康復!不要辜負大家對你的希望!用微笑面對你未來的人生!”落款馮向東沒有署名,只寫上了“捐獻者”三個字。而在志愿者留言簿上,馮向東留下十個字:傳遞正能量,加入大家庭。
我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表示,馮向東是我市第7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也是我市6000余名志愿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者的實踐者。在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馮向東主動伸出援手,履行了自己當初捐髓救人的承諾,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紅十字“人道、博愛、奉獻”的精神。盤錦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表示,今后我市紅會工作重點提高有效庫容率和移植率,希望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到捐獻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隊伍中來,拯救更多的血液病患者。
上一篇:
省紅十字會檢查我市績效考核和十佳創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