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妻资源在线播放|jizzjizz国产视频|日韩激情无码免费毛片|欧美伊人网

當前位置: 首頁 >新聞動態 >時政要聞

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人道援助拉近中國與世界距離

 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郝林娜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隨著中國國力增強,中國紅十字會更加積極主動地開展對外交往工作,拉近了中國和世界的距離。未來,將積極推動與周邊及發展中國家互利共贏的民間交流,開創人道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新局面。
  
      國際援助:分量日重,發揮不可替代作用

  據商務部消息,近日,中國紅十字會與埃塞紅十字會簽約開展第一個人道主義援助項目。

  埃塞紅十字會官員稱,這一項目涉及教育、醫療和水務領域。在首次援助行動中,中國紅十字會向該地區選定的小學校贈送價值28.6萬美元的桌椅、發電機和信息通訊設備。

  “隨著中國國力增強,中國紅十字會更加積極主動地開展對外交往工作,拉近了中國和世界的距離,也拉近了中國紅十字會和國內外需要幫助的人們的距離。”郝林娜說。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譬如,早在2010年1月12日,加勒比島國海地發生里氏7.0級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國大部分地區受災情況嚴重。由于中國與海地尚未建立外交關系,中國政府通過中國紅十字會向海地捐款100萬美元。

  再如,2011年2月16日,利比亞發生武裝叛亂,反政府武裝和政府軍隊長期對峙,局勢十分緊張,人道主義危機嚴重。當年8月和10月,中國紅十字會先后兩次向利比亞提供緊急人道主義救援物資。

  又如,2014年2月,價值500萬元人民幣的一萬個家庭箱從中國啟運,送抵緬甸北部克欽地區。這是近年來中國紅十字會首次直接將人道主義救援物資送到戰亂沖突地區。

  協助政府開展國際人道主義救援工作,是中國紅十字會發揮“政府在人道領域重要助手”作用的鮮明體現。郝林娜說,“在這一點上,我們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九大”以來,中國紅十字會先后參與了海地地震、東日本海嘯、東非饑荒、利比亞戰亂、菲律賓臺風、緬甸難民等重大災害和沖突的救援救助工作,涉及資金約2.32億元人民幣。

  其中,對菲律賓臺風災害的救援,是中國紅十字會在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派出國際救援隊之后第二次走出國門參與國際救援,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紅十字會首次向遭受重大自然災害的國家派遣綜合救援隊,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王海京表示,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能夠在90年沉寂后再次走出國門、不辱使命、載譽而歸,得益于中國紅十字會多年來的經驗積累和能力提升,得益于中國紅十字會的機遇意識和搶抓機遇的能力。

  除了對外開展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活動,中國紅十字會還主動積極爭取商務部支持,執行非緊急人道主義物資援助項目。與此同時,還舉辦各類國際研修班,支持發展中國家紅會能力建設,以及深入受援國社區和農村開展綜合社區發展項目。

  國際化之路:擴大交往,引進理念、技術和資金

  作為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成員之一,中國紅十字會積極引進國際標準和理念,擴大國際交往,提高自身國際化水平。

  2013年,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啟動組織能力評估與認證(OCAC),對自身組織能力進行評估,邁開了引進國際組織先進管理理念的第一步。此后,中國紅十字會又在31個省級紅十字組織開展了OCAC評估。

  OCAC是紅十字與紅新月國際聯合會在對全球180多個國家紅會的調研與意見征集基礎上制定的診斷式評估工具,是為打造強大國家紅十字會而設立的國際評估程序,為評定“強大國家紅會”提供了具體的國際衡量標準。

  加拿大紅十字會在國際救援和志愿者管理方面經驗豐富。2013年起,中國紅十字會主動和加拿大紅十字會合作,開展白求恩國際代表/志愿者培訓項目,借以提高中國紅十字會的緊急救援能力,尤其是國際援助能力。

  據介紹,2014年,中國紅十字會已先后派出6人分別參加國際援助能力建設培訓班和醫療ERU培訓班。2015年,中國還將派人到加拿大學習國際救援和人道物流相關培訓。

  同樣從國際項目中獲得靈感的還有中國紅十字會傾力建設的“博愛家園”項目。據王海京介紹,該項目源自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在災害救援中強調的“社區恢復力”概念,根據中國實際需求和紅十字會核心業務進行設計。目前,該項目在全國2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開展試點,得到了聯合會和國際委員會的認可和支持。

  此外,中國紅十字會還積極爭取國際社會的資金支持。2010年玉樹地震救災及重建資金中,紅十字會境外援助項目提供的資金達12983萬元。2013年四川蘆山地震救災期間,共收到境外捐款共計人民幣6211萬元。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加拿大、瑞士、荷蘭、西班牙等國家紅會,還在大眾衛生、減災備災、艾滋病預防、水上救援等方面援助資金約8550萬元。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和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也對中國紅十字會給予了大力支持。近年來,聯合會向中國紅十字會捐款捐物共計約8.33億元人民幣,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向中國紅十字會提供各類項目資金支持約3500萬元。

  加強交流:活躍國際舞臺,具更多話語權更多責任

  中國紅十字會積極開展與國際組織及兄弟國家紅會的交流合作。五年來,共接待來訪團組152批,促進了與各國紅會的相互了解,為合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2011年以來,中國紅十字會已派出180余名代表參加與自身業務相關的國際會議100次,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紅會和國際組織的多邊、雙邊交流也日益頻繁、深入、富有成效。

  通過“走出去”系列動作,中國紅十字會逐漸走到了世界舞臺中央,成為越來越活躍的角色。

  2013年9月21日,是一個令中國紅十字人難忘的日子。這天,在悉尼召開的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第19屆全體大會上,中國紅十字會再次當選為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副主席國。

  在郝林娜看來,這是國際紅十字運動大家庭對中國紅十字會的認同,同時也賦予了中國紅十字會參與國際紅十字運動更多的話語權和更重要的責任。

  帶著這樣的責任,中國紅十字會于2014年10月承辦了第九屆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亞太地區大會,再次展示了自己的實力和風采。

  據介紹,此次會議產生了成果性文件《北京創新宣言》。“宣言”為亞太與中東各國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提供了聯合行動愿景計劃,成為未來四年各國開展相關業務和國際合作的綱領。

  會議期間,中國紅十字會積極開展多邊與雙邊會見,與來自國際組織及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柬埔寨等15個國家的代表進行了會談,并就人道領域工作、形勢及交流合作交換了意見。

  郝林娜表示,五年來,中國紅十字會通過各種交流和合作,不斷拉近與世界的距離,不斷走向一個又一個新的平臺,展示了一個發展中大國紅十字會的形象,在國際人道主義事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前不久,中央召開了高規格的外事工作會議。習主席的講話明確闡述了新形勢下我國對外政策和大外交戰略,也為紅十字會充分發揮民間外交渠道作用,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指明了方向。”郝林娜說。

  她表示,未來,中國紅十字會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將緊緊圍繞國家外交戰略大局,積極推動與周邊及發展中國家互利共贏的民間交流,開創人道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新局面。

關閉 打印
上一篇: 凝聚人道的力量 ——祝賀中國紅十字會第十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召開...
下一篇: 中國紅十字會向西藏地震災區提供緊急人道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