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錦市紅十字會重訪眼角膜捐獻者家屬
丈夫同簽協議低調生活:學她把明亮留在人間
三年前,一場車禍帶走了他相濡以沫的妻子。但夫妻倆在意外發生前的一個約定讓丈夫耿新榮至今寬慰不已:妻子周桂蘭離世后成功捐獻眼角膜,也是通過盤錦市紅十字會成功實現捐獻眼角膜的第一人。這份寬慰與榮譽名望無關,按耿新榮的話說,妻子生前最動人的就是明亮的眼神,妻子將這份明亮留在人間,是給家人最好的安慰。近日,盤錦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攜記者重訪耿新榮,在妻子離世后不久,耿新榮也簽署了捐獻眼角膜協議書。三年間,這對農民夫妻的故事影響和帶動我市更多人關注無償捐獻器官的事業。
4月27日,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在紅海灘風景區附近的一處蝦苗孵化基地見到了耿新榮,此番重訪,為耿新榮帶來一個好消息:我市將建立盤錦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園內將設一座紀念碑,他的妻子周桂蘭作為成功捐獻眼角膜的紅十字志愿者,她的名字將會被鐫刻在景觀墻上,以銘記捐獻者為挽救他人生命健康以及為醫學教育科研事業所作出的貢獻。另外,耿新榮本身也是一位簽署了捐獻眼角膜協議書的紅十字志愿者,他平時常查閱資料,了解我國人體器官缺口情況。三年前,這對農民夫妻成為大家的榜樣。
幾年來,耿新榮都選擇低調生活,每次盤錦市紅十字會進行“博愛送萬家”等慰問活動,耿新榮都盡量推辭。他居住多年的大洼縣唐家街道勝利社區中,街道和社區的工作人員很少聽耿新榮提到過捐獻眼角膜的事情。不過,當年聽聞過這件事的親戚朋友,一直在擴散這個故事,有敬佩的,有不解的,有好奇的。自從明星姚貝娜捐獻眼角膜的新聞出現以來,當年不理解耿新榮做法的朋友還主動聯系到耿新榮:“我終于理解你們兩口子,說不定我以后也會捐獻?!?/span>
今年入春以來,耿新榮就開始推算妻子周桂蘭的三周年祭日是哪天,在外打工的他會騰出時間去鶴棲園的海葬紀念廣場去祭奠下妻子。耿新榮告訴工作人員,妻子是個很開明的人,不僅捐獻了眼角膜,還選擇了海葬。自己也會跟隨妻子的步伐,兒子也表示理解和支持。自妻子離世后,耿新榮和兒子相依為命,生活倒也和樂。這兩年趕上拆遷,爺倆也住了樓房買了車。生活條件好了,但老耿閑不住,平時去縣城里開三輪車送貨,春季在蝦苗孵化場打工。常年在一起搭伙干活的工友不知道耿新榮還有一個紅十字志愿者的身份,他們有時閑聊提到生死之事,常聽老耿說的話是:“人活著不能光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