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捐獻者大愛 傳遞社會正能量
11日上午,在翠柏環繞,綠意盎然的鶴棲園公墓,市紅十字會、市民政局、市衛生計生委、市文明辦工作人員及數百名紅十字志愿者舉行盤錦市人體器官捐獻紀念碑落成儀式。該紀念碑與紀念景觀墻組成的我市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同時落成。
一束白菊,滿場肅穆,一場落成儀式在市鶴棲園公墓莊嚴進行。向這座新落成的市人體器官捐獻紀念碑鞠躬、獻花紀念的數百位人士中,有捐獻者的家屬,有同樣簽署了捐獻意愿書的志愿者,有紅十字各應急救援隊隊員。為我市已故的人體器官捐獻者們破土建園,樹立豐碑是市紅十字會及全市各界關心遺體、器官捐獻工作人士多年的愿望。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路梅表示,塵埃終會散盡,人類奉獻精神將名垂青史,被永遠傳承。紀念碑的建成及紀念園的落成,讓英靈被永遠銘記的同時,遺體、器官捐獻事業將會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碑整體造型為用雙手托起的愛心,紀念碑上刻有紅十字會的圖標,兩側用兩種文體刻有人體器官縮寫或首字母,表達生命在愛心與奉獻中得以延續,器官捐獻讓生命循環不息。紀念景觀墻整體以書本為造型。我市遺體捐獻第一人遲春香、市眼組織捐獻第一人周桂蘭、市器官捐獻第一人崔威,還有同樣捐獻了眼角膜的孫殿軍等其他捐獻者,他們的臨終抉擇詮釋了“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為人類的生命長河增添光輝。如今,他們的名字和事跡被精心印刻在紀念園的景觀墻上,寓意將捐獻者的名字載入史冊,以表達市民對他們的敬意。
自2011年起市紅十字會開始遺體器官捐獻工作,逐步建立報名登記站、專兼職協調員隊伍,不斷優化遺體器官捐獻的良好環境。目前全市累計遺體、器官(眼組織)捐獻登記志愿者達到183人。其中已成功實現遺體捐獻一例,器官捐獻一例,實現眼組織捐獻三例。為回報捐獻者的大愛義舉,市紅十字會和市鶴棲園公墓聯合建設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經過了近一年的策劃施工,于今年秋季全面竣工。市鶴棲園公墓管理處從公墓公益區內劃出122平方米綠地作為建設紀念園用地,并承擔規劃設計和施工建設。設計施工人員表示,對工程的精益求精,是對捐獻者最好的慰藉。
紀念園的落成,在市紅十字事業發展歷程中意義深遠,對進一步推動我市遺體器官捐獻工作、鼓勵捐獻者的高尚行為、倡導科學文明的生死觀具有重要意義。這里不僅成為遺體、器官捐獻者家屬寄托哀思、懷念親人的場所,也將是社會公眾追思、緬懷瞻仰的平臺,更是銘記捐獻者大愛,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精神,傳承社會正能量的精神家園。
當天參與紀念園落成儀式的人員隨后參加了市器官捐獻第一人崔威的骨灰安葬儀式。數百位志愿者將象征著寄托哀思,表達敬意的黃絲帶系在崔威墓前的樹木上。
上一篇:
大愛感召,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