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老物件見證南京市紅十字醫院光輝歷史
- 發布日期:2016-11-10
- 瀏覽次數:118
- 操作>>
-
中國江蘇網8月5日訊 自今年6月南京市紅十字醫院聯合江蘇省紅十字會、揚子晚報社共同舉辦“向社會廣泛征集南京市紅十字醫院歷史資料活動”以來,不僅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更吸引了醫院老前輩、患者的積極參與,一件件珍貴的老物件,更見證了南京市紅十字醫院的光輝歷史。
物資匱乏自制手術器械
在征集來的眾多老物件中,曾由南京市紅十字醫院原大外科主任伍貽和自制的大隱靜脈剝脫器,吸引了記者的注意。早年在南京市第一醫院工作的伍貽和,是在1969年被抽調至南京市紅十字醫院的,而他到任后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幫助南京市紅十字醫院籌建外科。伍貽和介紹說,當時南京市紅十字醫院所謂的手術室,只有一些常規的換藥器械,甚至連輸液架都沒有,由于當時物資匱乏,輸液架想買也買不到,只能自己動手畫好圖紙后再請木工制作。不僅如此,連大隱靜脈剝脫器這樣的手術器械,也要想辦法自己解決,“我就找來鐵絲請電焊工焊制成型,自己用銼刀打磨后再請人鍍鉻。”
曾受助國際紅十字會
這枚保存至今的大隱靜脈剝脫器,只是南京市紅十字醫院博愛、精業、團結、奉獻精神的一個見證。建院伊始,南京市紅十字醫院名為中國紅十字總會南京分會診療所之時,便秉承“服務社會,博愛人群”的紅十字會宗旨,當時診療所只收取患者少許掛號費,藥物一律免費贈送給病人,而診療所的經費除了來自社會各界人士的募捐,會員交納的會費外,還有國際紅十字會的援助。在此次征集來的老物件中,揚子晚報記者就見到了由國際紅十字會捐贈的煮沸器。
患者講述醫患情
此次征集活動還得到了眾多患者的積極響應,83歲的孔斯文看到征集的消息后,當即找出了一直珍藏在家中的《中國紅十字會南京市分會保健檢查記錄表》,并無償捐出。患有腦梗等疾病的孔斯文,每三四個月都要到南京市紅十字醫院進行住院治療,“他們不僅技術好,對病人的態度也特別好,我打心眼里感謝他們。”紅十字會的宗旨便是服務社會,博愛人群,而這也是南京市紅十字醫院建院至今從未改變的初心。
(通訊員:張宇 支曉麗/揚子晚報記者: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