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兩會|我省代表委員熱議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重要講話
“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要始終把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在參加全國兩會的我省代表委員中產生熱烈反響。
代表委員們一致認為,“十四五”時期,遼寧要按照總書記重要講話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持續深化改革開放,把堅持生態優先、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等部署落到實處,走出一條適合遼寧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全國人大代表王力威 遼寧日報記者 徐丹偉 攝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驅動。“落實好新發展理念,遼寧科技創新工作就是要深入分析自身優勢領域和短板不足,注意揚長避短、培優增效,緊扣產業鏈供應鏈部署創新鏈,明確主攻方向,不斷提升科技支撐能力,推動遼寧產業邁向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邁進。”王力威代表表示,省科技廳將圍繞做好“三篇大文章”,以國家級重大創新平臺聚集人才項目,以企業為“盟主”構建實質性產學研聯盟,以“揭榜掛帥”開展“卡脖子”技術攻關,以“帶土移植”引育人才團隊,以高新區建設壯大科技型企業群體,以制度創新打造良好生態,推動遼寧創新型省份建設邁上新臺階。
總書記指出,各地區要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揚長補短,走出適合本地區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對此,我省代表委員深有體會。
全國政協委員潘元松
“遼寧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首先要建立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的政績考核體系。”潘元松委員認為,既要考核經濟發展總量,也要考核總量之下的結構,看科技創新貢獻、綠色發展占比、能耗排放和環境約束性指標情況,把大家注意力和積極性調動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來。其次,要建立高質量的產業體系,用好“科技創新”和“數字賦能”兩個輪子,發展高質量的生態農業,全力做好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這“三篇大文章”,以更加精致的設施和周到的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同時,要重點打造優質教育、醫療衛生以及生態和人文環境,以好的發展環境,調動人民群眾內生發展積極性,同時吸引更多高質量人才和項目,為遼寧高質量發展增添活力。
全國政協委員李克明
“遼寧全面振興要實現新突破,必須要以高質量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李克明委員認為,應按照“十四五”規劃和綱要草案中關于東北振興的部署,著力改造提升裝備制造等傳統優勢產業,支持高端裝備企業牽頭組建國家級創新平臺,鼓勵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探索建立一個以龍頭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用的完整創新鏈條。依托創新平臺開展協同創新,形成高端裝備的研發設計、中試熟化、生產制造、試驗驗證等環節有效銜接,解決高端裝備研發制造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技術裝備的自主可控,自主創新、自主生產。這將極大提升產業競爭力,支撐遼寧高質量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王作英 遼寧日報記者 徐丹偉 攝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王作英代表倍感振奮。作為來自基層一線的農業專家,她表示,要用科研成果助力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今年,她提出《關于多舉措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如期實現鄉村振興的建議》等10項建議。她建議國家建設并扶持壯大國家自主科研團隊,支持種子研發工程建設,提高科技對糧食安全的支撐力,充分發揮科技對農業生產的貢獻率,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增收。
全國人大代表王家娟
聽到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要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來自教育行業的王家娟代表感慨頗深:“現在的青少年太需要黨史教育了!光榮傳統不能丟,丟就丟了魂,紅色基因不能變,變就變了質。”王家娟說,共產黨百年歷史中,形成了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系列偉大精神,我們要傳承好、弘揚好這些寶貴精神,在校園中創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將黨史學習教育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有機結合,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懂得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堅定理想信念,永遠聽黨話、跟黨走,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偉大實踐中建功立業。
記者 : 趙靜、徐鐵英、關艷玲、趙英明、王笑梅
責編 : 王眾心 審核 : 柏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