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青年張繼鑫:奏響大愛樂章 捐獻“生命火種”
“是您給予了我們希望,給了我的孩子第二次生命,感謝您無私的大愛,愿您一生平安順遂……”9月4日下午一時許,當記者一行趕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空軍醫院的外周血干細胞采集室時,捐獻者張繼鑫正在接受造血干細胞采集,他安靜地躺在床上,默默聽著母親李雪靜為他讀信——這是一封由遼寧省紅十字會代為轉交的來自血液病患者家屬手寫的感謝信,感謝張繼鑫的大愛無聲,為這個墜入黑暗的家庭帶來光明、點燃希望。
8月30日,張繼鑫在父母的陪同下,來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空軍醫院,開始了造血干細胞采集前的準備工作。在正式采集前,張繼鑫需要每日注射動員劑。
“在注射動員劑的這幾天里,兒子的身體出現了一些藥物反應,一連幾天吃不下飯,夜晚失眠,體重也直往下掉。”說到這兒,李雪靜的眼里滿是心疼,“他這么年輕能有如此善行義舉,我們夫妻倆都很受感動,為兒子感到驕傲、自豪。”李雪靜關切地望著兒子,替他拭去額上的汗珠。
2002年出生的張繼鑫從事樂器銷售和教學工作,同時也是公益組織的一名志愿者。18歲生日那天,他告訴父母要參加無償獻血,為自己準備一份成人禮。在成功捐獻400毫升血液的同時,他還登記并進行了血液采樣,進入了中華骨髓庫,正式成為一名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
今年3月,張繼鑫接到盤錦市紅十字會的電話,通知他與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匹配成功。得知這一消息后,他立即撥通了母親李雪靜的電話,想征求家人意見。聽到兒子在電話中說自己想要捐獻造血干細胞時,李雪靜起初有些擔心。“媽媽,那是一條鮮活的生命,如果我能夠為對方帶去生的希望,是一件好事,更是一種緣分……”回想起兒子的這番話,李雪靜至今難忘。
為了打消父母的疑慮,張繼鑫為他們科普了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知識。夫妻倆被兒子的堅定和無私打動,對兒子準備捐獻造血干細胞一事表示全力支持。
隨后,在盤錦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張繼鑫采集了兩管血液發往實驗室進行HLA高分辨檢測。今年7月,張繼鑫再次接到盤錦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電話,通知他以100%的匹配度通過了HLA高分辨檢測……
9月4日下午二時許,伴隨著采集室內分離機發出的一聲清脆的“嘀”,經過四個多小時的采集,張繼鑫成功捐獻了243毫升的造血干細胞混懸液。這份承載著希望和熱度的“生命火種”將馬不停蹄地被送至患者所在的醫院,輸入至患者體內,為患者重燃生命之光。中華骨髓庫遼寧分庫的工作人員在采集室為張繼鑫頒發了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榮譽證書,盤錦市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為張繼鑫獻上鮮花,表達對他的崇高敬意。
至此,“00后”小伙張繼鑫成為遼寧省第306例非親緣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盤錦市第14例非親緣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也是目前盤錦市年齡最小的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看到兒子順利完成捐獻,父親張景雷也十分感動。“其實他母親一個人來陪護就可以,但我心里還是惦記孩子,特意從單位請假陪伴兒子完成這次義舉。”張景雷說。
“通過這次捐獻讓我成功領悟到生命的意義,我為我能夠拯救一名血液病患者而感到自豪。”張繼鑫表示,他想呼吁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捐獻造血干細胞的隊伍中來,拯救更多需要幫助的血液病患者,為他們送去生命的希望。據悉,在張繼鑫的感召下,盤錦市已有多名年滿18周歲的年輕人完成了血樣采集,成為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以此作為自己的成人禮。
由于造血干細胞捐獻遵循“雙盲”原則,張繼鑫在赴沈捐獻前夕,才得知對方是一名年僅7歲的小男孩。接受造血干細胞采集前,張繼鑫曾在病房內為對方手寫了一封信,字里行間洋溢著溫暖和祝福。“在移植手術過后,你一定會戰勝病魔成為頂天立地的小男子漢!或許現在的你還讀不懂我的話,但你一定要記得,長大后報答自己的家人,多做對社會有益的事!”信中,張繼鑫如此寫道。